跳转至

资治通鉴

《资治通鉴》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编年体史书,由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,历时19年完成(公元1065年–1084年)。它在中国历史上有极高的地位,被誉为“通鉴”,意思是“可以通晓历史以资治国”。

1. 体裁与特点

  • 编年体:按年份顺序记载历史事件,而不是像纪传体那样按人物或家族写。
  • 注重政治与治国经验:强调历史事件对统治者的借鉴意义,所以叫“资治”,即“作为治国的参考”。
  • 内容翔实、叙事简明:讲究事实、减少评论,但偶有评论以启发治国之道。

2. 时间跨度

  • 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开始
  • 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(公元959年)结束
  • 总计约1362年的历史。

3. 主要内容

《资治通鉴》记录了:

  • 各朝代的兴衰更替
  • 战争与政治事件
  • 皇帝的决策及臣子的忠言
  • 社会、经济、民生方面的情况

强调历史经验教训,意在“鉴古知今”,供君主参考。例如通过记载朝代兴衰、治乱兴衰的原因,让统治者明白哪些政策可行,哪些决策可能导致灾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