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ftop命令
常见用法
iftop
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,用于监控网络接口的实时流量。以下是一些 iftop
的常用用法和命令选项:
-
基本用法:
-
直接运行
iftop
来观察所有网络接口的流量:sudo iftop
-
指定网络接口:
-
通过
-i
选项指定要监控的特定网络接口:sudo iftop -i eth0
-
显示数字IP地址而非主机名:
-
使用
-n
选项来阻止iftop
将 IP 地址解析为主机名:sudo iftop -n
-
显示端口号:
-
使用
-P
选项显示源和目的端口号:sudo iftop -P
-
设置流量过滤规则:
-
使用
-f
选项来应用过滤规则,只显示符合特定条件的流量。例如,只显示目的端口为 80 的流量:sudo iftop -f "dst port 80"
-
限制显示的行数:
-
使用
-L
选项来限制显示的行数。例如,只显示前 10 行数据:sudo iftop -L 10
-
使用非特权用户运行:
-
如果你已经对
iftop
设置了适当的权限,可以无需sudo
运行:iftop
-
显示两个指定主机间的流量:
-
使用
-F
选项来过滤并显示两个特定网络地址之间的流量。例如:sudo iftop -F 192.168.1.1/24
-
帮助信息:
- 显示
iftop
的帮助信息,了解更多选项和用法:iftop -h
命令结果解释
这张 iftop
的截图显示了通过 eth0
网络接口的实时网络流量,并且使用 -P
参数来展示端口信息。下面是对屏幕的解释:
-
每一行:代表一个活动的网络连接。每个连接由三部分组成:源地址(左侧)、目的地址(中间)和流量统计(右侧)。
-
源地址和目的地址:左侧和中间的列显示了每个网络连接的两端。地址后面可能跟有端口号,如
ssh
或http
等,表示对应的服务。 -
流量统计:右侧的三组数字分别代表过去 2 秒、10 秒和 40 秒内的平均流量速率。这些数值通常有三种:
<=
表示流入的流量,=>
表示流出的流量,<=>
表示双向的流量。 -
TX 和 RX:底部的
TX
表示传输(发送)的数据总量,RX
表示接收的数据总量。 -
cum、peak 和 rates:
-
cum
:表示自iftop
启动以来的累积流量。 -
peak
:显示观察期间的最高流量峰值。 -
rates
:展示当前的平均流量速率,分别对应过去 2 秒、10 秒和 40 秒的平均值。 -
TOTAL:底部的
TOTAL
行显示了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总和。 -
箭头:流量的方向由箭头指示,
<=
表示接收,=>
表示发送。
在实际情况中,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监控网络流量的大小、流向以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,从而对网络使用情况有一个直观的理解。
在 iftop
截图中,流量的单位通常是按字节计算的,并且根据数量级使用适当的前缀。常见的单位包括:
b
:代表字节(Bytes)Kb
:代表千字节(Kilobytes)Mb
:代表兆字节(Megabytes)Gb
:代表吉字节(Gigabytes)
截图上显示的单位是 Kb
,表示千字节。这意味着数值后面带有 Kb
的流量数据是以千字节为单位的。例如,5.41Kb
表示 5.41 千字节。这些数据通常是按照每秒的速率显示的,即 Kbps
(千字节每秒)。在网络术语中,速率通常指的是每秒可以传输的数据量。
https://yinzhipeng123.github.io/markdown_log/system/centos7/%E5%90%84%E7%A7%8D%E8%AE%A1%E7%AE%97%E6%9C%BA%E5%AD%98%E5%82%A8%E5%8D%95%E4%BD%8D%E5%92%8C%E7%BD%91%E9%80%9F%E5%8D%95%E4%BD%8D/
https://wangchujiang.com/linux-command/c/iftop.html